色彩对比规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

同一色彩被感知有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等因素是相对固定的,且处于孤立状态,无从对比。而对比有成双成对的比较的含义,所以色彩的对比现象是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间的;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是指空间上的并置或时间上发生的位移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存关系;色彩对比的前提要出现明显的差别,没有差别的色彩对比失去对比的意义。

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色彩配置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总是处于各种色彩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在画面构成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色彩环境而显现出不同的对比效果。受光线变化、周围环境、物体固有色、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反光程度、距离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丰富多彩,而色彩间的差别还因性质、程度与效果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构成色彩对比诸条件中,色彩间的差别是最基本和广泛的,因此色彩对比也有其广泛性。任何视觉形象的发生源于色彩的差异和对比。单一色彩没有差别和对比,不会产生空间感和形象感。无彩色有明度的特性,无彩色之间就可形成非常多样化的明度对比;有彩色同时具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关系,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也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综合对比等关系。此外,色彩间还有冷暖、轻重、进退等心理效应方面的差别以及形态上的差别。

色彩的对比,从发生的现象上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在视觉中发生的色彩现象。同时对比基于同一时间条件下色彩并置时视觉的补偿作用,而连续对比则基于不同时间条件下视觉的残像现象。伊顿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对比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

色彩的对比,从色彩的基本要素上可以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外部特征,明度对比决定了色彩形状的认知度,纯度对比决定了色彩的性格特征的变化;从色彩对比的心理知觉上可以分为冷暖对比、轻重对比、进退对比等;从色彩对比存在的形态上可以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的对比等。强调每一种对比都能呈现出其他对比无法达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进行论述。

1、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色彩并置的对比效果,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红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补色的同时对比,是作为一种感觉发生在观者的眼睛中的,并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如图3-01)。

在考虑色彩的配置时,一定要尝试不同的色彩彼此之间相互的关系。有相对关系的色会对构成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眼睛具有生理性的补偿现象。由于补偿现象,相互的色不仅仅有它本身所具有的性格(色彩三要素);而且由于色的相互影响,会变成错离开的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同时对比。并且这种现象根据那些组合的色的相互之间的特性,被分为明度对比现象、色相对比现象、纯度对比现象等。

同时对比效果还发生在一种灰色和一种强烈的有彩色之间,并且也发生在任何两种并非准确的互补色彩之间。灰色接近红色会有绿的倾向,灰色接近黄色会有紫的倾向。两种色彩分别使对方向自己的补色转变,因而通常着两种色彩都会失掉它们的某些内在特点,而变成具有新效果的色调。同时对比具有普遍意义,无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还是冷暖等因素的对比,都是同时对比作用下的效果。歌德说过:同时对比决定色彩的美学效用。(如图3-02)

色彩在同时对比条件下,突出体现了各色的差异和相互衬托,对比效果显著。

同时对比具有普遍意义,影响一切色彩对比效果。

2、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现象与同时对比现象都是由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致,它们出于同一种原因,但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条件,连续对比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种中,不同色彩刺激之间的对比。长时间观察红色,抬起眼睛会觉得眼前的景物发绿;当我们对暖色光的环境适应之后,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会觉得正常光线很冷,这种发生在视觉中的残像就是色彩的连续对比现象。连续对比的效果是建立在时间的差异和对比产生的单方向之上,或者说,在观察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是前者影响后者,而后者不会影响前者。先观察的色彩时间越长,连续对比的效果越强。反之越弱。                                         

3、三要素对比

1)色相对比

色彩并置时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色相对比。

朱红和玫瑰红相比较,感觉上朱红倾向橙色、偏暖,玫瑰红倾向紫色偏冷,两色在并置时各自的特征显著,形成了明确的色相差异。可见光谱的色相差是因可见光波长的差别所形成,可见光中红色光最长,紫色光最短。但不能完全根据波长的差别来确定色相的差别和确定色相的对比程度。因为红色光与紫色光的波长差虽然最大,但都处于可见光的两极,都接近不可见光的波长。从眼睛感觉的角度分析,它们的色相是接近的,色相环反应了这一规律。因此在度量色相差时,不能只依靠测光器和可见光谱,而应借助色相环。把牛顿用棱镜分解的光谱首尾相接构成色相环,色相的对比的强弱决定于各色在色相环上的距离即它们的夹角大小,由强到弱依次是补色对比(180度)、原色对比(120度)、间色对比(120度)、中差色对比(90度左右)、邻近色相对比(45度左右)、同类色对比(15度)。(如图3-03)

补色对比

伊顿指出“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互补色的对比是很有价值的色彩关系。

补色处于色相环直径两端,夹角为180度。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分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
    补色的概念出自视觉生理所需求的色彩补偿现象,可以看作是互补之色,因为补色的出现总是符合眼睛的需要。补色并置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如红与绿搭配,红变得更红,绿变得更绿。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将产生中性灰色。
   典型的补色关系是红与绿(蓝+黄)、蓝与橙(红+黄)、黄与紫(红+蓝)。这几种补色对比总是包含了三原色,因为任何原色的补色都是由其他两个原色相混合而成,也可以说包含了全部色相。黄和紫由于明暗对比强烈,色相个性悬殊,因此成为三对补色中明度对比最强的一对;蓝橙的明暗对比居中,冷暖对比最强,是最活跃生动的色彩对比;红绿明暗对比近似,冷暖对比居中,在三对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由于明度接近,两色之间相互强调的作用非常明显,有眩目的效果。
    补色对比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强的程度,效果强烈,其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鲜明,因此补色对比是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梵高的绘画具有极强的色彩张力,来自于它对于补色关系的有效利用。

原色对比

红、黄、蓝三原色不能由别的色彩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色相环上所有其他的色。三原色是色相环上最基础的色彩,原色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它不同于补色对比的天然视觉美感和愉悦,原色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使对比关系原始而激烈。三原色的冲突在自然中极少出现,所以原色对比是非自然的,精神化的、抽象的。如风格派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和里特韦尔的家具设计、具有明确精神政治意义的国旗设计等。

间色对比

原色相混所得的色彩称为间色,即橙色、绿色、紫色。其色相对比呈现出自然的本色,如植物的绿色及果实的橙色,紫色的花朵等。间色对比较原色对比柔和自然、明朗活泼、饱满华丽。

中差色对比

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彩之间的对比色相差比较明确,色彩之间的对比比较明快,介于类似色与对比色之间,如橙黄与红、红与蓝紫、蓝与黄绿等。中差色的是一种常用的色彩对比关系。

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顺序相邻的色相,色相差别小,夹角在45°左右,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样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已存在共同因素,如红和橙、黄和绿,橙色已有红色的倾向,绿色已有黄色的倾向。邻近色相的对比在色相的弱对比中仍显清晰,各色特征

明显,是整体调和又包含变化的色彩对比关系。现实把我带进残酷的三维中。可是无论到那我都是第一,我永远不是第二。
同类色对比

色相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彩关系,色相差别很弱,夹角在15°左右,如中绿与翠绿、黄与柠檬黄、朱红与大红等。同类色的对比效果的色相差别很小,对比中色彩的形状认知感模糊,色调统一,是调和的色彩对比关系。(如图3-04)

2)明度对比

色彩之间因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明度在色彩三要素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脱离色相和纯度而单独存在;黑白照片是通过机器从丰富的色彩世界中分离出了明度,素描的造型基础训练是通过视力将复杂的客观对象还愿为单纯的明度关系;色相、纯度不能脱离明度而单独存在,只有色相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色彩的轮廓形状难以辨认;只有纯度的对比而无明度的对比,色彩的轮廓形状更难辨认。

如果说色彩三要素中色相的概念是一个人的相貌、外部特征,那么明度就是这个人的骨骼,骨骼在人体中起支撑和框架作用,这种框架被隐藏在华丽的外表之下不易觉察,纯度则体现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色立体的基本结构中,明度色阶控制着整个色彩体系,明度色阶是色彩三要素的中心,千变万化的色彩位置都由明度来决定。只要发生色彩现象,明度的差异和对比可以说无处不在。

明度对比会影响色彩之间的同时性对比效果。在红底上分别放置面积相等、不同明度的灰色及黑白两色,观察对比效果会发现与红色明度最接近的灰色更有绿色的倾向,而黑白色由于和红色明度差异较大绿色的倾向微弱。由此看出,明度对比的强弱和同时对比效果产生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即要加强同时对比效果就要减小色彩间的明度差,要减弱同时对比效果就要加强色彩的明度差。(如图3-05)此外,色彩的明度感觉会因为色彩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等明度的灰色放在黑地和白地上给人的明度感会产生差异,黑底上的灰色要比白底上的灰色看起来更亮一些。

明度对比现象也体现在连续对比效果之中,如果视觉长时间处于高明度色彩环境,若变换到低明度色彩环境,就会感觉其明度更暗以至于很难看清对象;反过来如果长时间处在低明度色彩环境,变换到高明度环境,也会因为太亮而炫目同样很难看清对象,视觉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

明度对比在构成中决定了色彩形状的认知度。色彩三要素中,对色彩的形状影响最大的就是明度对比。互补色相的对比是强的,但最强最清晰的是黄与紫的对比,橙与蓝色次之,红与绿虽然色相差异大但明度接近而显得模糊,就是因为明度的强烈差异。形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与周围色彩的明度对比关系,加强色彩间的明度差是提高色彩的认知度、突出形态的基本条件。在色彩构成的实践中,要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辨别色彩明度的能力,因为有彩色的明度识别要难于无彩色。由于明度在色彩对比中的骨骼作用,强明度差从一定意义上减弱了其它要素的对比,所以,画面的色彩构成中,有效的控制明度的差别就等于控制了整个色彩效果。这样的原理在色彩的空间混合中同样适用,强明度差会使对比各色形状突出,视觉效果混乱,较弱的明度对比会使对比各色形状模糊,从而容易发生视觉上的空间混合。

我们再来进行明度对比的调式分析:

根据蒙塞尔色立体明度色阶表,把明度轴由黑至白分为9个等级,分别用N1到 N9表示,把接近明度轴黑色的三级色彩称为低调色,低调色朴素、沉闷、迟钝、厚重、雄大、有孤寂感;四级至六级的色彩称为中调色,中调色温柔、甜美、稳定、坚强、丰富、有稳健的感觉;七级至白的色彩称为高调色,高调色具有优雅、明亮、寒冷、活泼、柔和、轻盈的感觉。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在明度轴上三级差以内的对比称为明度弱对比,由于在明度轴上跨度小,又称为短调对比;四至六级差别的对比称明度中对比,又称为中调对比;七级差别以上的对比,称明度强对比,又称为长调对比。
    设想在以明度对比为主的画面构成中,占据面积最大,在画面上起主导作用的色彩或色彩组合是高调色,另外包含有色彩明度的强对比,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就称为明度对比的高长调。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明度对比调式大体划分为以下九种:(图3-06)

高长调具有积极的、明快、强烈、清晰的效果;

高中调具有明朗、轻松的效果;

高短调具有淡雅、柔和、明亮的效果,象征女性;

中长调稳健、沉着、有坚强的,男性的,丰富的效果;

中间中调神秘、有含蓄丰富的效果;

中短调沉着、含蓄、模糊而丰富;

低长调较强烈,有爆发性,具有威严和庄重感;

低中调低沉、具有苦恼和苦闷感;

低短调则幽暗、沉闷、忧郁、缺乏生气。

由于各画面明度倾向和明度对比的程度的不同,明度调子的视觉作用和感情影响均各有特点。明度较强时光感强,色彩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不容易出现误差;明度对比较弱时,色彩形象不明朗、模糊不清,显得柔和静寂、单薄、晦暗;明度对比太强时,会产生生硬,空间、眩目、简单化等感觉。
   色彩的设计构成实践上,明度对比的恰当与否,是决定色彩搭配的明快感、清晰感、以及心理作用的关键。既要重视无彩色的明度对比的研究,更要重视有彩色之间的明度对比的研究,注意检查色彩的明度对比及其效果,这是应掌握的方法。

3)纯度对比

色彩之间因鲜浊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模糊的浊色的对比。在孟塞尔色立体中,与中心轴平行的纵向同一行色,表示着不同明度同纯度系列;与中心轴垂直的横向同一行色,表示着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系列。色立体最表层的色是纯色,各色相的最纯色远离明度轴,从表面层向内渐转灰直至无彩色系。纯度对比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的对比中,同色相可以因为含灰量的差异而形成纯度对比;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据孟赛尔研究的纯度色标数值,红色是色彩系列之中纯度最高的,其次是黄、橙、紫等,蓝绿色系纯度偏低。当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时,视觉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纯度差。黑色、白色与一种饱和色相对比,既包含明度对比,亦包含纯度对比,是一种很醒目的色彩搭配。由于目前现有染料、颜料和印刷油墨等色料纯度是很低的,因此纯度对比的范围实际上缩小了。

可以用以下方法改变一个色彩的纯度:

加入无彩色: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彩变冷。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色彩感觉柔和,轻盈,明亮。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同时色彩变暖。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稳、安定、深沉。加入中性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不含明度和色相变化的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加互补色:加入互补色等于加进深灰色,因为三原色相混合得深灰色,而一种色彩如果加它的补色,而其补色正是其他两种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所以也就等于三原色相加。如果不是原色,在色相环上看,任何一种色具有两个对比色,而它的补色正是这两个对比色的间色,也就等于三个对比色相加,也就等于深灰色。

加入其他色:一个纯色加入其他任何有彩色,会使其本身的纯度,明度,色相同时发生变化。同时,混入的有彩色自身面貌特征也发生变化。

垂直于孟赛尔色立体的明度轴的水平方向同一行色彩,表示着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色彩系列。该色彩系列色相、明度相等,纯度对比的特点是柔和,纯度越差小,柔和感愈强。平行于孟赛尔色立体的明度轴的垂直方向的统一行色彩,表示着相同纯度不同明度的色彩系列。从视觉效果上来看,一个阶段差的明度对比,其清晰度等于三个阶段差的纯度对比,因此,单一纯度弱对比表现比较模糊,形象感差。我们可以将一个纯色与同明度的中性灰等比例混合,建立一个多级纯度色标并据此划分三个纯度基调。(如图3-07)

靠近明度轴上中性灰的色彩构成低纯度基调,靠近色相环上的纯色形成高纯度基调,处于该序列中间的色彩可以称为中纯度基调。低纯度基调色彩,表现为灰暗、含混、模糊、无力等感觉;中纯度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感觉;高纯度基调具有强烈、鲜明、色相感强的感觉。色相环组成的色彩基调为高纯度基调,是强纯度配色。

色彩之间纯度差异的大小决定了纯度对比的强弱,比如,各纯度基调内部色彩之间的对比属于纯度的弱对比;低纯度基调和高纯度基调色彩之间属于纯度强对比,高纯度色与接近无彩色系的对比是纯度差最大的对比;中纯度与底纯度之间、中纯度与高纯度之间属于纯度中间层次的对比。(如图3-08)

如果一个画面的色彩构成中面积最大的色彩体系是高纯度色,并且画面上包含有低纯度色存在,这样的色彩构成即形成纯度的高强对比。我们知道,色彩的纯度变化体现了色彩的性格特征,容易影响到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于构成各色的纯度倾向和纯度对比的程度不同,对视觉的作用与感情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

   高纯度色的色相特征明确,有力、艳丽、生动、活泼,对视觉刺激的效果强,对心理情感作用明显,但容易使人疲倦,不能持久注视。低纯度的色相则特征较弱,含蓄,对视觉刺激的效果柔和,注目程度低,能持久注视,大自然丰富细腻的色彩变化体现了纯度对比的平和特点。

   一个画面色彩纯度对比不足时,会出现灰暗、郁闷、单调、软弱、含混等效果;纯度对比过强时,则会出现生硬、杂乱、刺激、眩目等不好的感觉。

在画面色彩的配置上,要加强一个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单纯依靠色相对比,会使画面色彩关系混乱嘈杂,相互排斥,相互削弱,形成跳跃、喧闹的效果,造成色彩的噪音,如果想突出某一主色,自然要用其他色彩的纯度去衬托主要色彩,使色彩纯度对比主次分明。

4)冷暖对比

色彩之间因为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人的感觉器官会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这种感觉差异主要靠色相特征来实现。一方面是自然界温度变化的色彩表现,如阳光、火焰、月色、冰雪等色彩差异;另一方面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感觉器官对自然现象的感受以及产生的心理变化之间下意识的联系,导致如同条件反射一样,视觉与触觉的感受,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而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看到红橙色光都会联想到火焰、太阳,心理上会产生温暖和愉悦感。看到蓝色,同样产生联想会产生寒冷的感受。伊顿把冷暖色用一些相对应的名词来表示,如暖色:不透明、刺激、日光、浓密、土质感、近旁、重的、干燥;冷色用透明、镇静、阴影、稀薄、空气感、遥远、轻的、潮湿等来形容。

从人的色彩心理效应上把色相环上的红、橙、黄系列定为暖色系,其中橙色是最暖的色彩;把绿、青、蓝系列定为冷色系,蓝青色为最冷的色彩。橙色与蓝色是补色对比中冷暖差异最强的色彩关系。由于任何色彩加白后明度提高而色相变冷,加黑后明度降低而色相偏暖,所以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孟赛尔色彩体系与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中色彩越是靠近色立体上部越冷,越靠近下部越暖。

色彩的冷暖概念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同一色彩处于不同的色彩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冷暖倾向。如玫瑰红要比紫罗兰显得暖一些,但和大红比则显得冷。


评论
热度(21)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怎装网 | Powered by LOFTER